一个四代同堂二十一口之家——将“红色家风”代代传承

发布日期:2015-04-24 09:31 作者:fulian 阅读次数: 字体:[  ]


从青春烂漫到年过九旬,她一生都在努力学习,拼搏向上。1943年,她考上四川大学读大学,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此后的近40年中,她在大中专学校、地市妇联、计生等部门领导岗位任要职。她养大了七个儿女。离休后的这32年,她努力锻炼好身体、建好家风等,营造出四代同堂21人的和谐之家。她就是今年92岁的蒋海宁,2015年2月上旬,四川绵阳正值人大政协两会召开,家住绵阳城临园干道一单位宿舍的蒋海宁告诉记者,作曾经的人大代表,她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开设“礼仪讲堂”、“国学讲堂”、开展好婆婆、好媳妇评选等活动,在全社会中营造出家家争建好家风,人人都很讲礼仪的文明氛围。



晒家风 :用真爱传承母贤子孝




2015年2月1日中午,首次走进蒋海宁的家里,这套于30多年前修建的家属宿舍里干净整洁,书香满室。

五儿媳妇对蒋海宁说:“妈,我今中午给您炖点肉汤喝吧,天很冷,你老人家得补补身子。”

春节前,记者再将走进蒋海宁的家,老人已吃过了粑和的稀粥和馒头,正和一个八旬婆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五儿媳则在厨房里洗刷碗筷。

“这是我五儿媳的娘家妈。我常喊她来我家玩。”蒋海宁指着那个八旬老太,对记者说,五儿媳的父亲才病逝半年。

五儿媳叫陈璞,2013年从绵阳一所学校的教师岗位退休了。1987年,蒋海宁一场大病后,五儿媳一家搬回家与老人共同生活。“这27年来,五儿媳多年如一日,对我体贴入微。”蒋海宁说, 2001年,自己股骨骨折住院三个月,五儿媳每中午送来易于消化又有营养的饭菜,把她的身体调养得好好的。家中四姑姐患重病,住房有困难,五儿媳主动帮忙。家里小姑妹都说,要向五嫂子学习。五儿和五儿媳生养的儿子也十分优秀,他从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,目前在阿根廷工作。

2014年冬月十五才过去一个多月,回忆起那天,蒋海宁老人笑眯眯地说,马年冬月十五,是她满92岁的生日。“那天可热闹了,在绵阳城里的子孙都回家里来团聚,做家务聊家常,热热闹闹的”。

蒋海宁生养了七个儿女,一、三、五是儿子,二、四、六、七是女儿。说起每个孩子的的家庭、工作,幸福自豪感洋溢在老人慈祥的面庞上。如今,老人的第二代7个子女,除了小七两夫妇还在上班外,其余的都退休了,仍旧在认真学习,锻炼身体。三儿媳摄影技术了得。四个女儿都爱做家务,帮着儿女们带孙娃。

2014年4月6日,二女陪着蒋海宁到了成都三儿家里。7日,由孙女婿陪着蒋海宁游览了洛带古镇,参观了江西客家及福建展厅。8日,蒋海宁与原四川省女中的三个老同学见面。9日去四川大学参加了纪念川大的“四九”学运。全程都有三儿及儿媳的鞍前马后备餐、摄影等服务。11日,由三儿护送到都江堰四女家里,由四女陪着逛了街子古镇和青城山。老人说,这些年来,她基本每年都要这样外出走一圈,感觉到特别幸福。



亮胆识 :书写旧时女儿好自强


采访时,记者看到,蒋海宁的屋里,琅满目的挂满了各种喜庆的挂历、画报、名信片等。老人抱出了家里照相簿,这些照片记录了她从小到老的生活、工作变迁,最多的是近年来家庭活动、外出参观访问、会亲访友及旅游照片,映入眼帘的是家庭的和谐欢乐,晚年生活的丰富多彩。老人说:“这样的照相簿,我共有66册。”

回忆起往事,蒋海宁记忆犹新。蒋海宁出生在重庆市荣昌县,父亲蒋海栋读了私塾后,在荣昌老家的广顺场上做生意,49岁病逝。当年,年仅32岁的母亲,带着丈夫与病逝前妻所生的一群孩儿艰难谋生。母亲是广东来渝的客家人,见过世面,她常对亲生女儿蒋海宁说:“你爸走得早,你要好好读书,争口气啊!”蒋海宁从小读书刻苦努力,成绩优异,家里

困难,她便来到了外婆生活的荣昌县城里读初中。1939年,蒋海宁以前10名的好成绩,考入四川省女中读书,1943年,蒋海宁考进四川大学读农业技术。1947年,蒋海宁大学毕业时,交出了有关基因突变的的优秀论文,被推荐到了四川省农改所工作,主攻细胞遗传技术。

但是,因蒋海宁是亲共进步大学生,就被当局发配到绵阳地区射洪县的一所中学教书。在那里, 蒋海宁与大自己3岁的中学教务主任陈振环相识相恋。陈振环是山东单县人,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随学校流亡到四川绵阳的国立六中读书,后来考入四川大学,并于1947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9年,蒋海宁与陈振环结婚了,到射洪县城里迎接解放军进城。1950年,蒋海宁加入中国共产党,之后调入遂宁市农校工作。1952年,调入绵阳地区妇联工作。


用情深 :三十年传承亡夫好家风


1952年,蒋海宁与陈振环的大儿子出生了。讲到这里,蒋海宁老人走进书房里,指着那张置放在玻板下最大的黑色人像照片说:“这就是我丈夫陈振环,他离世已30多年了,但我总感觉到他每天都在这里陪着我读书写字,从来也没离开过我。”闲暇时,蒋海宁老人翻阅陈振环留下的数不多的笔记本,就仿佛看到了他正在写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心得体会。


记者看到照片中的陈振环老人衣着朴素,面容清癯。“陈振寰在世时,常年都在外面蹲点忙工作,只有节假日才能团聚。我和他夫妻30多年,真正相处在一起的时间可能只有6年多。”蒋海宁说,丈夫身体不算好,自己也有慢性肠胃炎。1961年秋,蒋海宁从原绵阳专科学校调入绵阳南山中学任专职党委书记,从1973年起,蒋海宁调入绵阳市作计划生育工作。陈振寰则在绵阳的党校做领导工作。

1982年5月17日,时年62岁的陈振环去世了,此后的四年间,蒋海宁都沉浸在悲痛中,常年抱着药罐子喝。1986年3月9日,蒋海宁离休了,她读书看报,认识到自己还该发挥余热,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:开始工作有决心,碰到困难有信心、研究问题需专心,反复学习要有耐心,向人学习要虚心。之后,蒋海宁开始与老同学、老干部不定期的聚会,学习他们对子女寓教于爱的有效教育。蒋海宁渐渐走出了失去丈夫那难以自拔的消沉情绪。

此后每年的清明节,蒋海宁都带着儿孙们到绵阳的南山陵园里给陈振环扫墓,寄托哀思。蒋海宁还写诗作文,教儿孙们不忘先辈们的努力,才能给后人们创造出如今的平安幸福生活。

2014年的清明节,蒋海宁给亡夫陈振环写道:年年清明节,我们都要来此看你,好像你外出很久了也没回家,总想趁此和你聊聊。你留下的陈氏家风:“学习奋斗、尊老爱幼、团结守信、勤俭真诚”正在我们的家里传承。我的梦想是陈氏家族,要一代更比一代强,希望我们全家都来共同努力实现!


有家规 :严格教养七个儿女


“我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,走到哪里,都先说惭愧啊!”蒋海宁说,她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养大七个儿女,倾注了丈夫对她工作的全力支持,几任保姆阿姨的情谊。 老人讲到,孩子们小时,她是严厉的母亲。孩子们曾说:“我们哪里是干部子女,饭都吃不饱。我们那个妈呀,给别人帮忙时积极得很,遇到自家事,就一声不吭了。”

记得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,全家要在单位食堂吃饭,要求娃儿们砍一背兜猪草。一天,蒋海宁发现大儿衣兜里多了4毛钱,气得用小黄荆条子打大儿。二女跑过来跪着求蒋海宁:“那4毛钱,是大哥砍两背兜猪草所得的啊!”蒋海宁说,这件事她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愧,在外面开展工作时都讲调查研究,何面对自己的小孩儿,却这样简单粗暴呢?但大儿却理解母亲就是个严于纪律已,宽以待人的人,她严格要求自己才是真的爱,后来,大儿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分校。

1969年,时年不满18岁的二女作知青,下乡到绵阳市涪城区丰谷农村。每周放假回家时,总是背着一背兜弟妹的衣服,到涪江边去洗。后来,大哥和三弟都离开农村回城,但是,作村里有名劳模的二女却过了好几年才返城。到如今,蒋海宁老人的衣被,仍是二女在洗涤。

蒋海宁生育三儿时,工作特别繁忙,三儿才7个多月,就降临人间。但三儿很爱学习,1979年,考入四川师范大学,毕业后分入四川省委党校工作,后来调入四川省政研室工作。

“总之,我的孩子们,个个都爱劳动、勤学习,人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贡献。” 蒋海宁说起她的七个儿女,笑意始终写在脸上。

但是,至今,老人还是觉得自己年轻时对孩子儿们太严格了。小时三个儿子都爱打乒乓球,个个都是各自年龄段的冠军,她这个作母亲的却只同意买一块球拍。四个女孩中有喜欢二胡,绘画的,她也不支持买器具。女儿们外出春游集会,勤俭的她不同意缝制一件白衬衣,致使女儿只能编入杂牌军,伤了少女的自尊心。


好祖母 :和风细雨教六孙娃


“过去,我对自己的儿女批评指责多,鼓励关爱少。后来,渐渐地转对孙娃们的正面引导和鼓励,常用家庭聚会的时机,教育儿孙们做好人,多做好事。”蒋海宁说,从1997年起,她家里的聚会励志活动便形成了制度。

那是1997年6月1日,大孙女陈星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全家聚会在大儿一家里,老人给陈星儿发放了励志奖学金,给别的孙儿们了发放了小礼物。从此,老人决定努力每年把家庭聚会,家风建设的事办好。

这些年来,蒋海宁老人每年都利用清明节、五一节、六一节、中秋节等节假日,组织家人聚会,或追思失去的亲人,或唱歌跳舞表演节目,或大家轮番上台进行励志汇报演讲。每次活动后,蒋海宁老人都会写文章进行总结,把家庭活动照片归档,就这样,老人持之以恒的用耐心、爱心、细心、宽容,把家庭汇报制度已坚持了15年。

如今,蒋海宁的第三代6个孙儿,个个都是大学生,有的还是研究生、博士生,有的在国外工作留学。成家的有4个,这两年,还给老人喜添两个重孙子。

蒋海宁传承家风时,特别注重言传身教。这些年来,老人天天在家做自编体操,散步、看新闻联播,听音乐、写日记。身体经过多年保健,虽瘦弱但健康,很少生病吃药。她的名信片收集了2000多张,不时翻看,祖国大好河山美丽景就在眼前。天气晴好时,老人还上自家宿舍楼顶散步 ,仰望天空。蒋海宁老人写的90抒怀,被市计生委党组发文传阅,大家都老人活到老、学到老的精神所佩服。2014年,老人收集的资料有41卷,其中先进人物的就有12卷,包括商界、娱乐界、政界、文艺界等名人。

老人写诗道:我的家温馨又和睦又从容,子孝媳贤顾大局,兄弟姐妹情谊深,婆媳姑嫂妯娌关系融。如今,年逾古稀的蒋海宁,仍把构建一个和谐家庭,欢度晚年为己任。



采访中,蒋海宁老人给记者翻看她家开展家风建设的文字资料等。